戴笠很精通,沈醉没学会,吴敬中的为人处世三原则,李涯余则成领悟了多少?

2023-02-22 10:55:18 来源:哔哩哔哩

看了电视剧《潜伏》和相关史料,有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最出彩的不是小眼睛的余则成和大嘴巴的翠平,口吃的谢若林、一根筋的李涯、笑眯眯的陆桥山、混不吝的马奎也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真正让人琢磨不透又难以忘怀的,是那个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当年的军统也是军队建制,一开始的名字叫“复兴社特务处”,后来升格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个局的两个处在1938年分家,徐恩曾的第一处变成了中统,第二处继承了原名,还叫军统,由少将副局长戴笠主持工作,贺耀祖、钱大钧、林蔚这三任正局长只挂名不管事。


【资料图】

吴敬中这个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叛徒(沈醉回忆录就是如此称呼他)从1938年就跟着戴笠混,还在军统临澧特训班谋了一个不错的差事——一大队二中队政治指导员兼情报学高级教官,沈醉当时是总务处事务股股长兼行动术教官。

跟中学肄业、擅长打打杀杀的沈醉不同,吴敬中可谓见多识广,他不但在中苏情报所当过科长,还经常去香港等地“出差”。

吴敬中出差,每次出去都不空手而归,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届同学郑介民经常会收到吴同学“穿”回来的新西装,同届又同班的蒋建丰收到了什么,沈醉和文强以及吴敬中继任者李俊才的回忆录中均未提及,但是有一点确凿无疑:吴敬中逃出天津就被毛人凤逮捕,最喜欢“打老虎”的小蒋同学,居然亲自给毛人凤打电话说情(命令)放人。

吴敬中之所以能在戴笠跟前混得风生水起,又在毛人凤郑介民的争斗中左右逢源,不能不归功于他的“为人处世三原则”。

在同样精通此道的戴笠眼里,吴敬中的为人处世三原则未必有多高明,而且很可能是跟自己学的,但是在沈醉看来,吴站长可比自己强多了:我要有吴敬中一半精明,又何必在功德林学习十年?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都知道,青浦班、临澧班只是军统(保密局)内部的称呼,他们对外叫“军事委员会特别训练班”、“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他们拿的“毕业证”,也是警校发的。

当年军警宪特混杂,训练班五花八门,就是因为各个山头的老大都想跟他们的蒋校长一样,有一支信得过、靠得住的学生兵。

吴敬中能被戴笠挑选去培训子弟兵,说明他还真有两把刷子,后来余则成拿出那本《远东情报站》给李涯“上课”,吴敬中脸上不动声色,肚皮里却肯定充满了不屑:“当年我在远东搞情报的时候,这本书的作者还不知在哪里念小学呢,你所说的新式装备,那都是我多年前玩儿剩下的,这两盘磁带的真伪,我闭着眼睛都能分出来!”

面对两个掐得不亦乐乎的学生,吴敬中心中也很无奈:青浦特训班只开了不到一个月,你们没学到多少真东西,要是你们在临澧特训班学上一两年,就会知道特工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这里面也有很多人情世故,我的为人处世三原则,你们咋就学不会呢?

吴敬中重用学生李涯余则成,对非嫡系的马奎陆桥山痛下杀手,这一套也是跟戴笠学的,这就是吴敬中为人处世的第一原则:用人不问能力,只看是否值得信任,亲传弟子是最值得信任的。

后来成为文史专员学习小组正副组长的文强和沈醉写了一本《戴笠其人》,那里面详细介绍了戴笠如何信任、重用自己的学生:老蒋重用黄埔毕业生,戴笠提拔特训班弟子,吴敬中对学生李涯余则成虽有不满,却只是控制使用而从未起过杀心,对马奎和李涯则是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李涯和余则成确实是值得吴敬中信任,李涯虽然桀骜不驯,但他再不满,也只是跟吴老师发牢骚,而没有真“去南京告御状”——如果他真会去,就不会跟吴敬中说了,这一点,有官场职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咬人的狗基本都不会乱叫。

余则成对吴老师也是有真感情的,两家相处融洽,纽带就是二人的师生关系。狙杀陆桥山的时候,翠平还不手软,让她杀李涯,她肯定也很乐意,但要是让余则成何翠平除掉吴敬中,他们还会那么果断出手吗?这就是吴敬中用人第二原则的功效:“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不注重情分的人,难堪大用!”

吴敬中学贯中欧,自然是读过《三国志》的,那里面有一句评价马超的话:“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

连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都不放在心上的人,怎能对老师忠诚、对事业负责?吴敬中在余则成和翠平身上,看到了自己和梅姐年轻时的影子,所以对这小两口都很不见外,训斥翠平的时候,也完全是一副暴躁大哥的派头,桀骜不驯的翠平刚翻一下白眼,就招来了一声怒斥,只好讪讪地垂下头去。

吴敬中要把“前栅栏宿猫,后篱笆走狗”的天津站打造成铁桶一般且又日进斗金的家天下,就必须让最信任的人坐上最重要的位置,于是非特训班出身的马奎陆桥山都栽了,情报处处长之位撤销了(军统变为保密局后裁员,各省站都没有情报处了),自己身边只剩下两个学生:一根筋的李涯负责干活向上面交差,心眼活的负责捞钱给自己铺路。

吴敬中十分清楚:陆桥山和马奎都有“二心”,自己的三原则不会传授给他们,即使自己教了,他们也学不会;余则成和李涯能学到几成,那就看他们的悟性了。

吴敬中知道什么人该用,应该怎么用,但重用学生、注重情分这两条原则,还不足以保证他两袖金风安然无恙——他的老同事因为有当局长的企图而被毛人凤一脚踢去了昆明,他的老上级文强(吴敬中在文强晋升中将之后接任军统东北区区长)也离开军统去了湖南,毛人凤和郑介民互相踢脚掣肘,自己帮谁都是找死,连比他更有能力、资格更老的文强也被吓跑了。

据文强《口述自传》记载,他组建的军统西北区、东北区分别交给了徐远举和吴敬(景)中:“1946年,蒋正式批准我升为中将,这一年,我三十九岁。毛人凤的资格比我低,我已经是中将,他还是少将。当时军统局内就分为三派,相互争得厉害,我看三派势 力都很强,我如果再在这里搞,就会出问题。他们哪一派都会随便把我打掉,我 接近哪一派,都会有杀身之祸。”

文强有程颂公接收,到了湖南还是中将,吴敬中可就不同了,他的老同学郑介民已经被毛人凤和沈醉设计挤出了保密局,小蒋同学靠打老虎立威,也不会给予自己太大的帮助,要想乱世求存,那就只能依靠他为人处世的第三条原则了。

吴敬中的为人处世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好像数千年来都一直有人在用,未来会不会失效,那也有待时间来验证,但是能像吴敬中看得那么透彻的人,还真不多:“凝聚意志,保卫领袖。这八个字我研究了十五年哪,从复兴社到现在,结果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认清当前的形势,找准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留条退路,凡事不可做绝。这就是吴敬中为人处世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不该打的仗不打,不能赢的仗也不打,可干可不干的活儿,也是不干为好——天津的得失,跟偷偷摸摸的军官和偷鸡摸狗的间谍都无关,自己再怎么干,在保密局高层眼里,也不过是个可以随时抛弃的小角色。

军统更名为保密局,各省站裁员三分之二以上时,吴敬中对余则成说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刚才你看见那些人用什么眼神看着你吗?从他们的身上,也能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在我们的眼睛里,他们是小人物。在上面的眼睛里,我们就是个小人物,都会有这一天的!”

认清形势,摆正位置,吴敬中既不参与军统三巨头之争,也不像沈醉一样想在昆明最后一搏,他两袖金风腾空而去,毛人凤也拿他无可奈何。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府的这副对联,很多人都挂在心里,但未必能修炼到吴敬中那样炉火纯青——他早就为天津失守的这一天做好了准备。

贾府里只有石狮子是干净的,在军统(保密局)天津站,哪一根金条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龌龊的,还真不好分清,于是我们只能从吴敬中的人生轨迹和为人处世之道中去探寻经验与教训:在您看来,有过留学经历的吴敬中,会看不出手下有谁是潜伏者吗?数十个保密局省站站长被毛人凤命令“潜伏”,结果全部被抓无一漏网,吴敬中要是留在天津,结果又当如何?被送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他的为人处世三原则就不管用了吧?

关键词: 莫斯科中山大学 桀骜不驯 打打杀杀

X 广告
公司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每日快递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